从前端小白入门谈前端技术转型
今天早上偶然看到了前端早早聊大会的第一期的视频,然后里面讲的都是关于前端从技术向管理转型的一些心得体会,其中讲述人都是在公司中担任一些架构师、Leader等层面的人员。主要就是分享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解决方案等,今天我看的是字节跳动的竹隐老师关于技术转型的看法,觉得是十足的干货,也想发表一些看法。
# 01 前言
虽然自己的经验是不足以谈关于技术管理这一块的内容。但是觉得自己以后也会走上这一条路的,所以提前了解一下也不是不行,而且我觉得老师讲的是非常的好,能够引起我的思考。
看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感觉自己的思考都有了一定的高度。很多之前没有想过、没有考虑过的内容提前接触,那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至少会对你以后的方向有一定的知道作用。很多小伙伴都说前端太多东西了,当你学了基本的入门知识之外你就会开始迷茫,我之前也有过这种感觉。但是,当你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你才真正知道什么是迷茫。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为以后的迷茫做准备!
# 02 成长路线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会有属于它的体系,就好像我们人生的成长路线一样,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初高中然后大学等,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路线。
同理做技术也是一样的道理,技术人的成长也是从基础开始慢慢地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对某一个领域的探索,然后在某个领域你会取得一定的成就。我们都是普遍从本科大学生起步,从毕业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会开始我们技术成长路线(转行不算),一路打怪升级,迷茫困惑到柳暗花明都是一段经历。
# 基础知识
核心竞争力
首先第一点就是我们要认清自己,看一下自己的能力在哪个范围之间,然后从那里开始起步。有同学可能会问,我从一开始学起不行吗?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价值不大。
当你有一定的基础的时候不用从零基础学起,应该给自己一定的难度来挑战一下,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迎接更大的挑战,这样你才会不断进步。我们都要从技术与业务两方面进行锻炼自己,技术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支持我们业务开发根本;而业务则是我们创造用户价值的地方,用户价值最后也会转变成商业价值,这一系列的过程谁也离不开谁,都是相辅相成的。
接下来就谈一下如何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耕,竹隐老师认为我们应该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
技术
- 技术产出
- 流程改进
- 总结分享
- 源码阅读
业务
- 业务理解
- 进度管理
- 需求高质量开发
其实不管是毕业生是这样做,就算是工作了很多年的技术人也应该遵循这些点,大体的方向是不变的,变的只是我们不同公司对应不同的业务罢了,这个肯定是不同的。
我本人最同意的就是关于技术总结分享的环节,程序员是一群很热爱分享的群体,他们或者没有做一些很伟大的业务开发或者架构设计,但是对于一些有意思的知识点都会分享。热爱分享到什么程度呢?就算只有100字的文章也会发布出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水文”。当前之前我也会发一些“水文”,但是后来我会觉得成知识体系的发布可能会更好,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所以当你已经可以在上面的几点有自己的理解和沉淀
,那么自然你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标签,有属于自己的竞争力
,满足了技术本身最基本的需求。
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影响力很重要
,有时候给你带来的机会也是很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的圈子就在这了,当你能够在圈子里面小有名气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人来主动认识你,不管是技术探讨还是工作交流乃至职位推荐都有。那么如何做呢?
- 写博客
- 多逛社区
- 多与人交流
- 多总结自己
这也是自己当前做的事情,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去
,正所谓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之后我们就有两个想法。其实很多时候技术不是最重要的
,比如你开发一个非常厉害的软件或者项目,没有人使用和买单,那你的价值就不存在了。
写博客这个方法我觉得是最有用的,可以对自己总结,也可以给别人提供一个思路,这多好呢!唯一要的是你需要一点时间来写一下而已。除了这个也可以与人交流,不管是面试还是与朋友交流,你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相互借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新技术、新工具等。但是我们对于无用的社交就不要参与了。
# 未来抉择
当你在技术的方面有不错的沉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游刃有余,这时候其实你就会进入了一个舒适区了,而且紧接着而来的就是迷茫期。
其实这就是我们需要做出自己选择的时候了,是继续前进还是保持不动?是走管理路线还是继续在技术方向深耕?这一切的事情都要我们去选择。
深耕技术
其实这也是一条可选的路线。我记得国外有一人就只写CSS,他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因为他在CSS这个领域就是一个专家级别的任务,所以对技术追求到了一种极致之后,你也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专家级别的任务其实不是他懂得了多少
,而是在这个领域钻研的有多深
。所以关于某项技术的研究,如果你要进行深耕那么你就要做一些别人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研究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拓宽知识盲区。
业务管理
或者你已经疲倦了写代码的技术活,已经不想再去接触这份工作了。那么其实你大可以往管理的方向去靠,就好像你不会技术,但是你懂的如何找技术的同学来帮你进行业务开发
。我觉得这是很多技术人都有这样的追求,认为写了几年的代码,没有什么意思。
虽然你看到的是自己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自己,万一有一天你被别人替代了你的竞争力在哪里?这里其实没有那么夸张,你还是有你的价值,还是会有对业务管理的嗅觉在里面的。
一般管理层的人都会对自己的业务非常地了解和熟悉,你知道怎么设计一些东西,你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你对自己的产品有预见性的看法。但是假如你去到了别的公司你就会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上面说了我们的不同公司业务是不大一样的。你需要一段时间来上手这一份工作,当然你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与想法,这也是不错的。
我想说的其实就是纯管理的路线也有它自己的缺点。比如你会花更少的时间甚至不花时间在技术上面,你的想法也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你可能在跳槽之后发现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业务不熟悉而且你基本上也忘记了技术的开发,这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被抛弃的感觉。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其实就是把两者的关系结合起来,一方面你可以跟得上现在的技术发展,你会去关注一些比较前沿的技术,你会想着如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项目当中;一方面你对自己的业务还是比较熟悉的,你知道业务未来有怎么样的方向。
这是一种两者兼顾的职位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做技术,不放心别人去做。其实这也是很多Leader的烦恼,这里其实你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好。只有你的小伙伴进不了你才会进步,给他们多一点的机会,团队才会有进步。
# 转型成功
虽说你是确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但是你仍然需要一段过渡期
来习惯你的身份、习惯你的工作。这一阶段其实会有很多干扰你的信息,你要学会如何去调整这些负面的、干扰的信息。
转型成功意味着你有更大的责任
,即使你的工作重心已经不再是代码层面的东西,但是你得会沟通,你会技术,你也懂业务,你看得到未来。这些东西其实是一个人的品质,看似很虚的东西,但是你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与能力,你的转型也不是成功的。
虽说别人羡慕你的工作,但是你有时候也是力不从心,对于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也无法准确把握。这些种种的不愉快也是只有你能够体会到,也就是我们说的心魔。竹隐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体力支撑你到P6,脑力支撑你到P7,心力支撑你到P8
”,这样是从侧面反映了技术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思维转变
一个人的习惯是有长期性的,一旦形成了就很难去改变,但是也不是不行。技术转型也是一样的,一开始你会以技术的方向来思考问题,出现问题总会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其实很多时候从非技术的眼光来解决是更为恰当的。
最好我们从两个方向来看到某一个问题,更加有利于寻求高效的解决方案。分析问题的出现,是哪一个环节在业务的哪个版块出现问题,我应该有哪几种解决方案,假如能够顺利解决最终的效果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也许能够更加高效的解决问题。
软能力的培养
首先关于软能力,有一本书《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写的很不错,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
我认为不论你是一个技术人员亦或是非技术人员,你都应该懂得沟通的技巧
,有效的沟通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也使得工作顺利。比如你要与产品进行对接,与下面的开发人员进行对接,任务的分配等等。沟通与管理的软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你从技术转型之后你要具备的素质,严格来说你应该在做技术的时候已经可以有这些素质。
坚定方向
成为了技术管理的角色之后我们肯定是没有很多时间进行代码的编写的,一方面我们要开各种各样的会议,一方面我们会不放心同事的开发等等。总之你会有很多烦恼,总觉得自己走错路了,你还是觉得技术比较好,纯粹开发心无杂念。
这里我们就要坚定自己的路线,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放下过去的一些想法,转变自己的思维
,通过在业务与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点,找到新的成就走下去。
# 03 小结
通过看一场讲座真的拓宽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关于技术转型我们以后都会遇到的,不管你是从事技术方向还是管理方向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使你现在还是工作一年半年,你也要了解一下将来的方向,了解一下以后自己的方向应该是怎么走,早点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好了,今天的分享与思考就到这里,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搜索一下前端早早聊大会,我觉得是很不错的!上面有很多关于管理方面的思考与实践、还有一下关于团队建设等。
素材来源: